花鼓戏
  • 刘海砍樵

  • 补锅

  • 瓜子红

  • 叙武陵樵夫刘海有半仙之体,每日砍樵为生,山中有金蟾、石罗汉、九尾狐狸三怪,各有半仙之体,都想吞食刘海,凑成千年道行而登仙位。狐狸化美女胡秀英,迷惑刘海与之成婚,石罗汉妒之,指点刘海吞狐宝丹,狐指点刘海劈石罗汉头,取七枚金钱,并用金钱吊出金蟾,三妖俱败,而刘海成仙。故民间有“凑合刘海成仙”谚语。剧中胡秀英山中遇刘海一段为载歌载舞的“二小戏”,称“小砍樵”,常单独演出。

  • 《补锅》是李谷一花鼓戏时期最重要的作品,这出戏让李谷一从湖南长沙走进中南海、走进银幕、走向全国。李谷一甜美的嗓音、俊俏的扮相、活泼的表演,使《补锅》成了花鼓戏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人们提到花鼓戏首先想到李谷一,首先想到《补锅》。 这出《补锅》,1964年在湖南汇演,获得湖南省优秀表演奖。

  • 花鼓戏《瓜子红》讲述是上世纪30年代发生在湘江两岸的故事。江口镇上的财主刘笠翁,在自家后院搭戏台,组建花鼓戏班——刘家班。瓜子红是刘家班的台柱子,因与木马调“私奔”,差点被刘笠翁沉江,幸得红军傅排长率领的队伍解救。在傅排长的安排下,瓜子红到百姓身边表演地花鼓,深受百姓喜爱。为扩大红军宣传队伍,瓜子红不惧个人安危,深夜潜入江城,游说刘家班其他成员加入红军宣传队;为诱敌深入,她更是甘作诱饵,坚守在戏台上。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刘笠翁的独生子二呐子一直守护在她身边、生死与共。

湖南各地的花鼓戏剧目就有400余出,大多是反映人民劳动、男女爱情和家庭矛盾的,例如《打鸟》、《盘花》、《雪梅教子》、《鞭打芦花》、《绣荷包》、《赶子上路》、《刘海砍樵》、《补锅》、《告经承》、《荞麦记》、《天仙配》、《酒醉花魁》等。还有一些以喻老四、张德和为主角的戏,都以浓厚的乡土气息反映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因此花鼓戏与当地人民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再加上语言不同,师承不同,流派不同,每个地区的花鼓戏都有各自的风格特色,所以花鼓戏的种类也就五花八门了。 《夫妻观灯》、《刘海砍樵》、《《思夫》、《补背褡》、《芦林记》、《双盗花》、《双卖酒》、《刘海戏金蟾》、《林英观花》、《跳粉墙 》、《拣菌子》、《双下山》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