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泉出生于1948年6月,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是一名有着34年党龄的党员,他在22年的信访工作中,始终关心群众疾苦,情系百姓冷暖,以赤子之心和满腔热忱,为民解难,为党分忧,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1969~1971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战士、文书
1971~1972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战士、导弹发射员
1972~1973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导弹发射长
1973~1975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副舰长
1975~1977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舰长
1977~198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参谋长、舰长
1983~1985年 县级泰州市信访局文员
1985~1986年 县级泰州市信访局局长助理
1986~1987年 县级泰州市信访局局长副局长
1987~1988年 县级泰州市信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1988~1989年 县级泰州市信访局局长
1989~1990年 县级泰州市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
1996~1997年 地级泰州市信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1997~1999年 泰州市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
2001~2003年 泰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军转干部专门工作办公室主任
2003~2005年 泰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共第十届、十一届江苏省委委员、十届、十一届江苏省人大代表
2005年作为全国重大典型集中宣传
2005~2007年 泰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
2007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2008年北京奥运会泰州地区首棒火炬手
2008~2009年 江苏省信访局正厅级巡视员
1999~2001年 泰州市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共泰州市常务委员会委员
张云泉坚守信访岗位30年,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心诚意为民解难、为党分忧,平均每年接待上访群众2000多人次,处理人民来信2000多封,接听来访电话几千次,以务实的作风和高尚的人格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了一方稳定,维护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被广大干部群众赞誉为“连心桥”上的贴心人。张云泉常年奔走于大街小巷、边远乡村,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他讲得最多的就是“有话跟我说”、“我来帮助你”。 张云泉“一号接待员” 张云泉“一号接待员” 曾被错误下放的胡克明常年上访,张云泉18年中数百次去他家给予关心。2004年,病中的胡克明又要上访,张云泉赶过来,亲自为他洗脚,胡克明不禁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并嘱托子女不要再上访了。在张云泉的帮助下,丧失独子的李庆余重燃生活希望,跟着患病母亲上访11年的“野丫头”方小娟最终成了他的女儿(但是根据赵亮的纪录片《上访》,该故事可能另有隐情——详情如下: 做了10多年代课教师的王德元恢复了公职,蒙冤16载的王友德讨回清白。他还义务帮扶600多名贫困学生,为近百名群众求医问药,捐助困难群众60万多元。广大干部群众由衷称赞,“张云泉就是我们身边看得见的‘三个代表’”。 在许多矛盾激烈的突发事件面前,张云泉总是挺身而出,不顾安危,极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有一次,一家改制企业老板与原企业职工发生冲突,双方对峙多时,老板失去耐心,欲强行开推土机进厂。危急关头,张云泉一个箭步跨到推土机前,大声喊到:“谁要过去,就先从我身上开过去。”而面对情绪失控的群众,即便是受气挨打,他也是耐心说服,平息事态。为此他身上留下了不少伤痕,左手拇指受伤至今不能灵活弯曲,左眼被误打视力从1.5下降到0.15。但他理解群众,无怨无悔。 张云泉常说,“做人必须像人,做官不可像官”。他把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全部献给党和国家的事业,自己两袖清风,一直保持着艰苦奋斗的本色。他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因公出差都住简陋旅店。他妻子在一家濒临倒闭的企业当普通职工直至退休,儿媳在效益不好的单位当服务员,他从没利用权力托人找关系。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其团队培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又创亩产纪录,经第三方专家测产,该品种的水稻在试验田内亩产1149.02公斤。 2020年3月,袁隆平院士选址、谋划和题名的“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在广州市黄埔区启动建设,一期项目大吉沙岛水稻公园水稻种植工作启动。 2020年6月,袁隆平团队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盐碱地里试种的高寒耐盐碱水稻(又称海水稻)长出了水稻
奉献事业 对小孩也照顾有佳 对小孩也照顾有佳 2000年,市里招商引资准备召开双洽会,而姜堰市由于宁靖盐高速公路建设中应当补贴给征地土地的钱未到位,60多个群众在双洽会到市里上访。张云泉同志大局意识放心中,为了保证双洽会的顺利召开,调大客车先将上访者强制拉走,尽管在这过程中一些群众暂时不理解,甚至说他是做假的好公仆,为了事业他接受了暂时的委屈;同时,他又认识到群众利益无小事,在事后通过调查他了解到群众反映的征地补贴未到位是由于基层干部以权谋私的原因造成的,他对这种对群众不负责任的情况进行了严肃的追究,并自始至终督促有关方面落实了征地补贴到位的问题。党的事业是全体人民的事业,党的事业根本上是和人民利益一致的,但党的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局部上、现实中可能会出现矛盾,这时就需要党的领导干部正确应对这种矛盾的政治智慧。而在信访工作中,张云泉与他的同志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困境,而张云泉同志基于政治智慧对问题的正确处理,不仅体现了他事业为重,善于处理人民根本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之间矛盾的政治品质;还体现了他当党的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局部上、现实中出现可能的矛盾时所具有的服务大局的执政能力。 情系群众 现在,有些党员干部中存在这样一些现象:交通发达了,离群众却远了;通讯方便了,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传统却丢了;生活条件好了,对群众的感情却淡了。而在建立和谐社会中,张云泉同志作为信访局长,情系百姓,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关注弱势群体,为民解难。他深刻认识到,是人民的公务员,心里就必须装着群众;是共产党人,就必须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高尚品质。一天,一位叫孙玉保的孤寡老人患了癌症,没有钱做手术,张云泉同志知道“人无难事不上访。”群众总是遇到难处才来找我们的,于是,亲自将老人送到医院,并在请示市领导情况下,落实了老人的医疗费用。老人做手术要子女签字,张云泉同志以人民儿子的身份签了字。他让老人实实在在看到了共产党干部的良好形象,在与那些对群众冷暖漠不关心干部的对比中显示出尤为可贵的人格魅力。22年来,张云泉同志先后义务帮扶过几十户特困家庭和贫困学生;为近百名群众求过医,买过药;先后从自己的工资中挤出近4万元捐给困难的群众,真实地体现了一个信访干部情系群众、润物无声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化解矛盾 躺医院还不忘工作 躺医院还不忘工作 每当遇到影响干群关系和社会一方安定的事,作为信访局长,张云泉同志都主动去化解矛盾,尽管这是受罪的工作。但他不回避这受罪的工作,认为这项工作不但要有人担当,而且还要担当好。他也真正这样去做了,并身先士卒地去做了。一次,泰州附近发生交通事故,因车祸遇难的死者的家属一时失去理智,和处理事故的干警发生激烈冲突,并准备聚集上千人阻断高速公路去阻塞交通。当时,张云泉同志正在住院治疗因执行公务时被打伤的一只左眼,听说要堵塞高速公路的消息,尽管他爱人为了他的安全劝他不要去,但他有危险走在别人前面,随即拔下输液针头,赶到出事现场。到现场一看发现,死者家属气昏了头,正在动员全村几千人上马路。他深知危险就在眼前,但为了社会一方的安宁,他面对失去理智的群众身先士卒站出去,并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感化了群众,把一场即将发生的恶性聚众事件提前化解。张云泉同志那里,这样的事还很多,一方面体现了共产党人平时看到出来,关键时刻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豁得出来的气魄:另一方面体现了信访工作者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和谐社会中具有的化解矛盾的才能、方法、本领。 热爱岗位 新华报报道张云泉 新华报报道张云泉 信访部门的责任是要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设“连心桥”。但这个中的滋味是这样的:从上班到下班,见到的是一张张怒气冲冲的脸;听到的是骂声、哭声和埋怨声;碰到是的一个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做不尽的是烦事、难事和窝囊事。一天下来,不仅口干舌燥、精疲力竭,还要受上不少冤枉气。但张云泉同志不辞辛苦,以务实的作风和人格的力量来对待工作,张云泉同志平均每年接待来访群众2000多人次,处理人民来信2000多封,接受来访电话一千多个。他很少有节假日,总是带着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奔走于大街小巷、边远村落。信访部门是“清水衙门”,张云泉同志也会觉得自己的工作太辛苦,也会觉得自己付出的和得到的不成正比。但是,他的先进性在于他总能正确找准比的位置、比的对象,不与大款比,而是与困难群众比,想想群众的困难,看看他们的生活,把享乐和攀比的心理就抛到了九霄云外,从而做不计名利、以苦为乐的工作。也正是具有了共产党人应具有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他能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工作:张云泉从事信访战线30年,他没有买过一件名牌衣服。同时,信访局长的辛苦也未成为为家人向组织提要求的藉口,张云泉的妻子患有高血压等疾病,却在一家商场做普通营业员直至下岗;他的儿子大专毕业,却一直凭自已的技术从事家电维修,他都未向组织提要求,体现了共产党员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品质和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