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

大国工匠王进

他是一名普通的工人, 但是他的工作很不普通。 平步百米铁塔,横穿超、特高压,世界第一的荣耀,他直面生死从容写下。 在“刀锋”上起舞,他守护着岁月通明、灯火万家。 这份不普通的工作也让他变成一名不普通的工人。 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五四青年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兼职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青联常委、党的十九大代表,入选中宣部、全国总工会发布的“最美职工”,以及中国电力楷模…… 3月1日,在“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他再次登上舞台领取荣誉!

他就是山东电力检修公司带电作业班副班长王进。

2008年的夏天,山东电网500千伏辛聊线有一处导线破损,需要及时处理。按照规定,断股超过25%,必须切断电源,重新压接导线。但这条线路所带的负荷特别大,切断电源检修会导致限电,只能带电处理。 王进主动请缨,爬上50多米高的铁塔实施带电修补。当时,铁塔的表面温度已经达到60摄氏度。王进进入电场后,突然感觉一阵眩晕,出现了中暑的症状。 他让工友从地面传递了两瓶水给他,大口喝了下去。恢复体力后,他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完成了操作。 下塔后,王进的肌肉出现了轻度痉挛,工友们立刻上去扶住他,帮他把紧贴在身上的阻燃内衣拽了下来。此时,王进已经全身湿透。

创新,从一副手套开始

走线时,带电作业人员要站在距离地面50多米的高压线上,两手紧紧抓住两股线向前移动。 “我们站在高压线路下面看电缆线都是光滑的。而当你近距离接触时,你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由于电磁场的长期作用,高压线的表面特别毛糙。作业人员以前戴的都是普通手套,一次作业下来不仅手套会磨破,弄不好手也会擦破皮,并且手套不够光滑,走起线来阻力会非常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研发了走线专用手套。”王进说。 从发明走线专用手套开始,王进和他的同事就开启了创新之路。 经过王进和同事们的努力,±66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安全防护指标及措施最终确定。在2011年10月成功进行带电作业的基础上,他们编制完成了首个《±66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他们研制的带电作业工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研发成果在±660千伏银东线途经的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山东五省(自治区)推广应用。

王进团队自主研发的“±660千伏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和工器具创新及应用”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工程院院士雷清泉评价:“这些工法和工器具的创新均来自生产一线,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性与指导性,代表了工人创新的实力,体现出较高水平,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王进说,面向新时代,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提出全面推进“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建设。这个目标振奋人心,他会沿着创新之路一直走下去,做一名新时代的奋斗者。

让劳模身边再出劳模

带动身边人,做最好的榜样。 “荣誉再多,我还是我,一个普普通通的线路工人,安全完成每一次带电作业是我永远的目标。成功源于坚持,只要坚持住,人人都能成为劳模。”王进说。 有了这个想法,王进便开启了自己的“导师”生涯。在山东电力检修公司结合班组建设开展的“导师带徒”主题活动中,他先后与谢文涛、李敏、王蔚等8名职工签订了师带徒协议。 他的徒弟李敏,是2011年才入职的青年员工,在他的指导下,2013就年获得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的全国带电作业技术比武第二名,并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13年9月,师徒二人双双入选山东省最美青工。

“劳模身边再出劳模,能手身边再出能手”。2012年7月,“王进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王进为核心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坚持“创新+实训”模式,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创新创效、实训实践、传承传播、成长成才”四大功能,先后完成创新成果近30项,获得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

以“王进创新工作室”为先导,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已建成800多个创新工作室。创新工作室定期开展技术培训、科研攻关、技术比武等活动,发挥了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品牌效应,激发了广大职工干事创业、争当电网工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动了一大批劳动模范和技术能手。 “也许你感觉不到我的存在,那是因为我一直都在。”对自己的工作,王进有一份深沉的自豪。他说在每一盏电灯的光亮里,在每一丝夏季的清凉和冬季的温暖中,都蕴含着电网员工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