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承

联系我们

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传承红色文化
人物事迹

>宋教仁

简介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得尊,号遁初,一作钝初、遯初、敦初,别号渔父,化名犟斋、宋錬、中岛等,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仙瑞乡上坊村香冲(今漳江镇教仁村香冲组)人。 中国近代革命先驱者之一,被称作为“中国宪政之父”。

1882年出生于湖南常德。1904年2月,华兴会在长沙成立,宋教仁任副会长;同年,因长沙起义失败,前往日本,入日本法政大学学习西方政治。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司法部检事长。1911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在武昌成立,宋教仁致力于建设民主共和政权,大力宣传革命宗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宋教仁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1912年8月,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到处演说为国民党争取多数席位。1913年2月,国会选举接近尾声,国民党取得重大胜利。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3月22日凌晨4时48分不治身亡,年仅31岁。

主要影响

政治成就

其一,在民国初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宋教仁极力主张政党内阁制,是具有一定的政治效能的。当时,在如何对待袁世凯的问题上,孙中山与宋教仁在办法、策略上有所不同。孙中山在让位时,为限制袁世凯,曾在辞临时大总统的咨文中附加三项办法条件。这样,主张“办法条件”者,以孙中山为代表;倡导真正的政党内阁制者,以宋教仁为代表。

针对孙中山的“办法条件”,南北方较量的结果是临时参议院允准袁世凯在北京受职,临时政府北迁。唐绍仪内阁虽是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的,却在袁世凯的威逼之下,存续不足三个月便告解散。此后陆征祥内阁、赵秉钧内阁被袁世凯势力所控制,也难负责任内阁之责。如此孙中山的“办法条件”并未能对袁世凯产生更进一步的限制作用。相比较而言,宋教仁主张政党内阁制并力求付诸实践,则给袁世凯带来了有可能剥夺其政治统治的实际威胁。对此,袁世凯的反应是,“以攀动手段,来抢夺政权,我倒不怕,以合法手段,来争取政权,却厉害得多了。” 在相互间的斗争中,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宋教仁。由此不难看出,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问题上,宋教仁主张政党内阁制,较之孙中山的“办法条件”,是更具威力和实际作用的。

其二,在近代中国政党发展史上,如果说是孙中山创建了中国同盟会,那么,也可以这样认为,是宋教仁创建了国民党。当时的著名记者黄远庸就曾指出:“宋君此次主持国民党改组之功,于中华民国历史上必有不可磨灭者。”蔡元培也说,中国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合并组建为国民党,是宋教仁“百计联络”的结果,是宋教仁而非他人做到这一步。

在国民党成立之后,宋教仁因孙中山正忙于筹办铁路计划而被委任为国民党的代理理事长,实际上主持国民党的党务工作。尽管孙中山、黄兴对国民党的成立给予了支持,但是,当时孙中山的注意力和政治活动的重心是不在国民党上的。仅仅认识到是宋教仁创建了国民党,尚不足以揭示其应有的历史地位。

在近代中国政党发展史上,一方面,宋教仁不仅参与了中国同盟会的创建和武装斗争,而且实际主持了国民党的成立及其国会竞选活动;另一方面,国民党的成立,是顺应民初政治发展要求的,同样表现为一种历史进步。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宋教仁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和中华民国的创立者之一,是民初政党政治的最主要的倡导者和先行者之一,认为他是民初政党政治身体力行的第一人,也是不过分的。宋教仁为推行政党政治,实施民主宪政而献身,在民主共和政体建设,以及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专制势力的斗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教育思想

宋教仁的教育思想是在他政治活动中形成的,与其政治思想分不开。他认为“教育必须为政治革命的利益服务,用革命的教育来动员群众同情和参加政治活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后,宋教仁任制法院院长,颁发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十四条,并主持创办了江汉大学。他提出了“教育为立国之本”、“强国之要,学战为先”的教育强国主张,以及一整套以道德建设为核心内容,以发展以“科学与民主”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改良论”。

新闻思想

宋教仁是近代中国报刊政论家。在整个辛亥革命时期,他始终比较重视新闻实践工作,在筹建革命组织,开展反清武装起义的同时,从未放弃文字宣传的斗争。光绪三十年(1904年)亡命日本,宋教仁组织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进行反满的民族主义和反帝的爱国主义宣传,以至嗣后该刊成为同盟会的机关刊物,以《民报》的面目出现,为革命摇旗呐喊。从此,宋氏的报刊宣传一发不可收拾。他还直接参与创办、指导和支持其他革命报刊,成为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新闻实践工作的有力领导者和组织者。宋教仁的新闻思想始终是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服务的,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情怀。他虽然未曾提出明确的新闻主张,但散见于他所发表的政论、文论、日记、讲演中的新闻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特色和时代精神。

历史评价

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章太炎:①若举总统,以功则黄兴,以才则宋教仁。②至于建置内阁,首推宋君教仁,堪为宰辅,观其智略有余,而小心谨慎,能知政事大体,虽未及子房、文忠、亦伯仲于房、杜;昔在东方,尝以江左夷吾相许,今其成效粲然,卒为功首,犹复劳心综核,受善若虚,上宰之任,不患无人矣。总理莫宜于宋教仁。

民国教育家、革命家蔡元培:(同盟会)其抱有建设之计划者居少数。抱此计划而毅然以之自任者尤居少数,宋渔父先生其最著也。

中国近代政治家梁启超:吾与宋君所持政见时有异同,然固确信宋君为我国现代第一流政治家。歼此良人,实贻国家以不可复之损失,匪直为宋君哀,实为国家前途哀也。

《中国青年报》: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以国情为起点,以欧美民主革命的成果为参照,勇于思索,构建三民主义的理论框架与“五权宪法”,还有部分革命前贤基于革命建国的实际需要,以远见卓识饱读中外文献,苦攻难题,年仅21岁就出任华兴会副会长的中国同盟会第三号人物宋教仁就是其中的佼佼者。